探秘他们让白纸黑字说出真相

7月11日下午2点,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接待大厅人流络绎不绝。相比大厅的人声鼎沸,四楼的文件检验实验室里却极其安静,文痕司法鉴定人李冰正坐在电脑前,仔细看着两个指纹样本。这两个指纹是否属于同一人,需要她来下结论。像李冰这样的文痕司法鉴定人每年都要对着上百个检材从细节中挖掘真相:签名和盖章究竟谁先谁后?合同上的指纹是本人的吗?看似是同一个人写的遗嘱,哪一份被造了假?......证据摆在眼前却迷雾重重文痕司法鉴定人就像那双拨开重重迷雾的手在文书、痕迹中寻找蛛丝马迹带领我们不断接近事实的真相近日,记者走进海淀多家司法鉴定所,探访这群文痕司法鉴定人以及他们从一个签名、一个印文、一枚指纹背后抽丝剥茧,发掘真相的过程。谁动了我的“欠条”?文痕司法鉴定由来已久,最早的笔迹鉴定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魏郡太守国渊通过字迹比对查出书写匿名信攻击曹操的人。时光流转,文痕司法鉴定技术不断创新与发展,被广泛应用在刑事案件以及遗嘱、合同纠纷等民事案件中。“你能相信吗?一张小小的清单,加上几个字就变成了一张欠条?”李冰告诉记者,文书证据提供的信息量非常大。看似简单的一张字条,却涵盖了书写工具、书写人、书写衬垫物等大量复杂的关联信息。李冰自年起一直从事法庭科学(文痕鉴定方向)的教学、科研和鉴定工作,采访中她回忆起当年办理的一起案件,争议点就是一张非同寻常的“欠条”。双方因是否欠工资款发生了争议,一方主张对方欠了建大棚所需的工人工资款,应该按字条约定内容给付;而另一方则称根本没有这回事,所谓的工资款字条为伪造形成。李冰仔细分析字条内容,发现其中“欠”“工资款”等个别字与其他字迹存在墨水成分不一致的情况,且字的写法特征与笔顺特征也不相符。进一步用红外光源照射观察,发现在不同光谱之下,有些字竟然消失了。这也进一步说明:这张“欠条”上的部分文字是后来加上去的,因而出现了“清单”变“欠条”的闹剧。这只是一例简单的笔迹鉴定,实际工作中,不是每一份待检验检材和样本都整齐地“喂到嘴边”,很多材料都是需要挖掘的,甚至要有系统性的逻辑思维。若干年前,一起关于字迹形成时间的争议案件摆在李冰面前。当时案件的核心焦点在于一张黑色字迹字条的落款日期是否真实,落款时间为年1月*日。“文字形成时间的鉴定,在全球都是一个难题,其技术方法非常庞杂,使用条件不当极易出现偏差。”李冰说,接过这个案件委托后,他们并没有马上拒绝,而是把焦点放在了书写工具上。经过审查,李冰偶然发现了案件的突破点:这张字条的黑色笔迹是使用中性笔书写而成。据文献记载,中性笔最早是由日本一家公司于年研制开发的,在年的国内,大家普遍使用的书写工具还是以圆珠笔和钢笔为主,市面上很少见到有中性笔。即使是从国外购买的,由于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这种可能性也极小。通过上述的分析,“这个落款的字迹不应该是在年初,应该至少是2年以后形成的。”李冰回忆,这起案件给她最大的启发是,文痕鉴定要有系统性的思维,要考虑文件上出现的各种信息要素,这考验着一个鉴定人的综合能力。继承遗嘱、“被法人”难题背后的秘密“现在文痕司法鉴定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家庭继承、经济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纠纷解决。”李冰说,这种变化尤其发生于年后,特别是年2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的出台,有效推动了司法鉴定行业和业务工作的迅速发展。“每一个鉴定案件背后,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都藏着秘密,甚至都有着独特的故事。”李冰说,尤其是近年来很多老百姓遇到的遗嘱问题。年,一位老人留下的遗嘱,就让其三个子女和老人的后老伴儿对薄公堂。老人留下的两份自书遗嘱落款时间分别是年7月2日和年10月5日,遗嘱内容中遗产分配则完全相反。起初从宏观来看,两份遗嘱的文字字体、外形结构非常相像,看起来就是出自同一人之手。但是经过仔细鉴定发现,两份遗嘱中很多字的笔画转折角度、笔画长短、文字间距都几乎一模一样。“太像了反而很反常!”李冰说,同一个人的正常书写活动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差异,这种大量的高度相似反倒提示了异常。为了进一步印证判断,李冰团队将两份遗嘱中出现的相同字、词语进行了重合比对,结果印证了上述判断。这也进一步说明:存在争议的遗嘱是利用另一份遗嘱进行套摹伪造形成,并非老人真实的自书遗嘱。“回到案情,这位老人的几个子女为了发展各自事业一直身居国外,曾是老人保姆的后老伴照料其晚年生活。直到弥留之际,老人起草了遗嘱作为补偿和保证后老伴未来的生活,然而子女却始终不理解,亲生父亲无论如何不会将财产留给不相关的外人,于是伪造了遗嘱。”李冰回忆道。一个普通的财产继承纠纷案件,反映的却是很多独居老人内心的旁白。对此,北京华夏物证鉴定中心的文痕司法鉴定人杨春松也有同感。“遗嘱、担保合同、公司文件……这样的鉴定近年来太多了。仅仅是‘被法人’‘被股东’的案件一年就会接到近百件。”从检近30年的杨春松说,几年前,一名退休老教授就发现“被法人”了,他在去银行取钱时被银行告知自己账户被冻结。经查询,他发现自己竟成了一家公司的法人,还跟别的公司存在纠纷并败诉,被冻结了账户。为证明自己与这家公司并无瓜葛,老教授找到了北京华夏物证鉴定中心。杨春松告诉记者:“我们将送检的工商局注册等文件上‘老教授签名’,与他本人几年前在《购房合同》以及现场书写的签名笔迹样本比对检验,发现在书写风格、字形字体、连笔方式、笔画搭配、间架结构等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是来自不同人的固有书写习惯形成。”凭着这份鉴定意见书,老教授才解决了“被法人”的问题,注销了相关公司。技术更新找回“失去的记忆”“您在近30年的文痕司法鉴定中,有遇到难以辨别真伪的案件吗?”记者好奇地问杨春松,他思考了下回答说:“早些年,遇到朱墨时序和字迹褪色消失等问题确实很头疼。但近年来随着高科技设备、计算机技术的运用,难题都能迎刃而解。”几年前,杨春松遇到了一个难题。当时,法院委托对一张门票上已褪色的字迹进行恢复显现。原来,市民韩女士带着儿子到某体育公园轮滑场地运动,但在轮滑期间其子不幸摔伤。事后韩女士想起自己购买的轮滑入场券中含有意外伤害保险,但由于门票的字迹已经褪色,无法辨别,物业管理公司拒绝赔偿。字迹能否重现?取决于检验的具体方法和仪器设备使用。“起初,我们秉承‘先无损检验’的原则对这张褪色的热敏纸门票进行初步检验,但检验效果未能满足委托方的鉴定要求。”杨春松介绍,随后他们在征询法院及原被告同意后,对门票采取了有损检验方法。“检验前我们对热敏纸门票进行了拍照固定,然后对门票进行热处理,热敏纸门票经热处理后形成了黑底白字,褪色的内容得以重新显现,后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达到了最佳的显现效果。”杨春松回忆。“经过鉴定,热敏纸门票上的褪色字迹确为韩女士购买的体育公园轮滑门票,且门票中包含了保险。”“现在,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文检仪、立体显微镜等先进技术设备,不仅可以让消失的字迹还原,还可以看出字迹的添加涂改,伪造作假在先进的仪器设备之下一目了然。”杨春松说,这也督促他们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对文件检验的每部分知识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从事文痕工作多年来,像杨春松、李冰这样的文痕司法鉴定人参与完成的文书、痕迹司法鉴定案件不下万件,杨春松曾受委托对40张数码照片中“野生华南虎”真伪进行司法鉴定,揭露了事实真相;李冰也曾为法院纠纷合同案件中涉及的协议书进行真伪鉴定,为司法机关提供办案依据。不久前,杨春松和李冰作为文痕鉴定专业组专家,入选了“全国司法鉴定专家库”,将进一步为提高司法鉴定的质量和公信力作出努力。“入选‘国家队’,既感到光荣,又感到责任重大。”杨春松感叹。采访中,两位文痕司法鉴定人多次提到,文痕司法鉴定是一项非常需要经验累积的工作,培养一个成熟的文痕司法鉴定人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也因为门槛高,导致文痕司法鉴定人才队伍存在“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断层现象。“我们这个行业注定需要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的人,通过细致入微的鉴定工作,为僵局案件打开突破口。”杨春松说,他希望未来文痕司法鉴定行业能够注入更多新鲜血液,进一步探索文痕司法鉴定的创新发展,为社会公平正义贡献司法鉴定的力量。记者:侯懿芸编辑:罗雨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66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