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许多中学生几乎天天都在上课,但是不会听课真的很可惜!
初中生每天上学放学,听很多课,做堆积如山的作业,目的就是为了在中考发挥出色,上重点高中继续自己的学业。只不过梦想虽好,但是真正能采取行动,努力实现梦想的人却很少。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情所吸引,没办法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上。
有的学生还是误把上课但学习,把坐在课堂上无作为当听课。常常会有我也听课了也学了但成绩就是不理想,我能怎么办?我已经尽力了的说辞。
然而,这些尽力的学生们,方向不对终究是白费力气,他们往往是不会主动学习,不会主动猎取知识的战利品,什么知识都要等老师在课堂上一口口地喂,并且在课堂上不会听课,老师灌输的知识也吸收的三三两两,等练习做题时自然如同盲人摸象,难以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中学生们上课而不会听课的主原因有以下这几个
1.身体条件不允许:缺乏体育锻炼,体质差免疫能力低,隔三差五小病不断没法保证听课质量。有的同学熬夜写作业,熬夜刷题,熬夜看小说,熬夜打游戏,上课犯困没法集中注意力听讲,老师讲的大部分都没听进去,笔记也记得断断续续,从楷书到行书,从行书到草书,从草书到外星编码,从外星编码到大段空白。
2.认识偏见不允许:认为自己这科成绩已经是自己的上限了,再怎么听也不会比以前多答几分。认为这课不重要,占的分值太少,还不如夹带私货趁机背背下一个Uint的单词。认为授课老师太偏心对自己不好,老师衣着打扮太落伍,说话腔调太古怪,和自己讨厌的某个人相貌举止之间有几分相似,没心情好好听。认为科目本身或老师讲课形式一贯单调乏味,自己上课总是心不在焉。被老师不顾情面的严厉批评过一次之后,就一直怀痛在心耿耿于怀与这一科渐行渐远。一次吹毛求疵的小发现,觉察到老师讲课逻辑有一点不够严谨妥当,然后恨乌及屋以偏概全否定整堂课,否定这个老师今后的所有课程。
3.情绪压力不允许:有的对于感情词反应过激,一听到一些激起个人感情的词,便会产生过激反应,几乎大发脾气,血压会升高,于是就什么也听不见了。有的正在经历一些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比如下午要参加一个全校的选拔赛,意义重大,所以上午的所有课节可能脑子里都被这件事情占满了,无暇听课。有的专门注意了自己与讲课者观点不同这件事,以至没有听到大部分讲课内容。情绪化而不是用脑子来听课,应把不同的观点简要记录下来,然后继续听讲,时间方便的时候再设法求证。
4.完美笔记不允许:有的同学上课不漏掉老师的板书,笔记就是照抄老师的板书,最漂亮的本字配上荧光笔小粘贴,格尺齐模板齐上阵,好几科的笔记都记在一个本上,还混杂着流水账一般的课堂习题,甚至是同时当草纸,旁边赫然几个算式,还有和同桌用笔对话的交谈记录,自己喜欢的偶像最新专辑的名字,最新的歌的几句歌词等,简直就是一个大魔包,包罗万象。这样的笔记是用来证明听过课吗?没有必要什么都记,正确的笔记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应该有个人就有种课堂笔记才对,这种啥都记的笔记,可能下了课就去吃灰了,自己都不想翻开看。况且啥都记容易遗漏重要的内容,笔记成为了听课的负担,上课时思考和互动太少,只是充当一台麻木的知识复印机,写了但没过脑子没思考,脑回路上并没有发生足够的可观测的,老师和家长所期待的化学反应。硬生生的把听课这项脑力劳动变成了耕耘笔记这项体力劳动。
5.伪装注意不允许:有的学生听课你说他没注意听见吧,他总能紧跟老师,但是问题也极其严重。举例来说,老师用ppt讲课,他看一眼老师讲的然后目光迅速聚拢于ppt上的一个小图标,并且开始玩味起来,并且他还会在老师这里留下一点注意力,老师如果说下面打开练习册多少多少页,他绝对能跟上,老师讲某道题时,他拿着笔似乎要记点什么,但写了一个字就停住,目光开始欣赏起自己昨天新买的这只卡通中性笔。一个小小的理由,周边一个小小的变化都能被捕捉和放大,总是不分时间地点场合的寻找有趣好玩的地方,出岔子开小差是家长便饭,听课只是他多重注意力的一个分支,他的注意时伪装给老师和自己的。
6.课后时间多不允许:总有些学生认为自己上课听听就好,一些没到位的自己还有大把的课后时间去梳理,复习时还能在讲一遍呢。高估了自己的课后时间和课后梳理知识的能力,最初的想法如果没有强力跟进,和对等能力的保驾护航,很容易不了了之。况且概念,原理,实例,应用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还有一些知识很零散,老师花费心血的归纳总结很有借鉴性,有的同学只是草草记录下,也没看看是否记全了,也没刻意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在老师传授时还是一串价值连城的珍珠项链,当堂课到他手里已经是断了线的珠子,不消一周就变成了一把毫无意义的散沙。课堂是学习知识的主战场,课堂上不及时找好关系将它们牢固的穿在一起,散落了课后再穿可能就是遥遥无期。
7.知难而退不允许:基础偏差的同学要听懂老师的复杂讲解是过于辛苦和困难的,关键是平时都苦怕了,兴趣和求知欲都已陨落多年了。这样的学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来自学习上的慰藉,需要尝到甜头,对于困难很怕甚至有阴影。需要的是娱乐,但是他从学习中主动获取快乐的能力极度低下,快乐阈值不断上升。口味已经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是越落越多的知识,好玩好学的知识基本都掌握了,剩下的更加晦涩难懂,另一方面希望学到很简单更有趣令人开心的知识,这对矛盾极其尖锐难以调和。如果不改变态度不调整角度就是个死结。非洲贫民和富人之间的差距之一是,贫民很重视食物的口味而不重视营养,富人重视营养对口味要求不多。别太重视自己是不是自己舒服,舒服就像温水,你就是青蛙,别舒服得太久小心它悄悄的煮了你还不知道。走出舒适圈,才会有所进步。
8.思考得慢不允许:通常思考的速度至少是语言速度的40倍,也就是说一句话时脑海是可以飘过40句话的,下一句就可以从这40句话中选择一句合适的然后无缝衔接上。可有些同学的思考速度最多是语言速度的40分之一,眼睛看着很简单的题目楞楞的发呆,老师一问到就说自己正在思考,哪你目前都思考出了什么了呢?回答是还没有想出来。“我正在思考”恐怕这只是一句搪塞的说辞,掩盖自己出神溜号。声速的思想和光速的思想没法匹配,运用声速的思想勉强解决了一千个问题中的几个,其余的老师讲授的内容全都放弃,什么概括和总结他的脑壳海里只有思维滑坡实验。
有的同学感觉自己思考时就像在心里自己和自己说话似的,跟说话的速度差不多,这样的思考速度太慢了,缺乏紧迫感和时间意识,有点随遇而安的意思,缺少明确目的和规划引导。我们大多数人是具有最基本的学习能力的,之所以觉得自己思考的速度慢,很大程度上是自己根本没有发自内心地去真正的学习,没有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因为浮在学习表面,解那种浮躁、不安和恐惧,会让你无法领略到思维与知识产生美妙火花。浅层次的学习是体会不到快乐,却能体会到更多放入痛苦,思维的静止比死亡更可怕。看了这篇文章,你的思考提速了吗?
总结:不会听课的同学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或理由,应该针对自己的情况加以调整:
加强身体锻炼合理规划作息时间;
摒弃认知偏见,抛弃前嫌,待课堂如初见;
调整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大局为重被意气用事;
上课听讲为主,别总埋头记笔记,多注意自己掌握知识的多少和结构后的变化;
对虚假的集中注意力说再见,学习不是给别人看的,坚持反思自己,学没学只有自己最知晓;
有些知识像水泥当堂就固化定型了,课后几乎不能改变,全心塑造好稳固正确的第一印象。
走出舒服圈,适应新变化,建立深度学习的动力,矿藏与宝藏通常埋在出人意外的深处;
发自内心的全身心投入,把学习变成一项信仰,就能募集到更多的思考速度,课堂上只读一篇课文的功夫,思考已经载着知识的专列在莽莽天地之间走了一个来回。专心于课堂自然无暇其它,正如同清除一片空地上杂草的最好办法是种上庄稼,并劳碌耕作春播夏长秋收冬藏。
道理,从来都很简单。实践从来都是需要脚踏实地,背上责任与使命,怀揣梦想与希望,在艰难与困苦的坚持中挣扎,坚持做到正确的听课并反思自己悉心调整,就会苦尽甜来,收获知识与成绩的同时,更是能收获自己的成功和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