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初学篆刻,在一通胡乱刻以后,知道这样瞎折腾不行,于是,我开始进入临汉印模式。皇后镇楼,临汉印第一方其实在这之前,在用风油精上石的“蠢才”阶段,我就有临了几个汉印。但严格的讲,那不能叫做临,只能叫做练刀法而已。那时候只是因为看着这种印端正大方,觉得好看,才用风油精上了石,刻出来骗自己虚荣心的。其实在那个时候,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刻的这玩意儿叫做汉印。临汉印,计划是至少要临方以上的。因为在网上看到人说过,至少先临一百方汉印,才能对篆刻有点认识。于是我从网上搜集了不下百方的汉印图片,存在手机里,开始这项艰巨的工程。关于用的印石,一律是网上买的很便宜的那种白色的冻石。这种石头石性很软,下刀时刀感粉粉的,刻出的笔画边缘总有点毛毛的感觉。相比于青田石来说,这种冻石不容易崩,你挖多大窟窿它就掉多少石粉。不像青田石,一个不小心,能崩掉一大块来。其实我一直怀疑这种石头是不是人工制作出来的,不然哪有石头这么软,以致于刻下去和刻在面粉上一样,一点也不像石头。但我不讲究,因为今天临的印子,到明天,基本上就是水龙头下、一片磨石,全部磨掉了去。第二天晚上又重新写上字,继续刻。而且,这种石最大的好处是便宜。这对于败家出名的我,便宜这两字的吸引力还是巨大的。总共,我用十几个这样的石头,刻完磨磨完刻,轮番反复。至于刻刀,刚开始基本用的是5mm的刻刀,后来觉得刻这种汉印可以考虑大一点的刻刀,于是又败家的新购一把8mm的大刻刀。这把8mm大刻刀,除了在临这些汉印时用用,后来,我基本不敢用它。因为它太大,偶尔只能在修边或残破的时候拿来用用,真正刻笔画,还是觉得不好控制。这当然是和水平低下有关了。印稿还是釆用中性笔反写上石。因为原印本就只是图片,我用手机镜像弄成反字,然后直接用中性笔在石头上反写上石。刻的时候把手机架在面前,边看边刻,随时修正。认真临了几十方之后,耐心又受到了挑战,急于求成性子再次暴露。开始还老老实实读印,老老实实反写上石。刻到后来,好多类似的印就不再读了,拿了笔直接反写。再后来,连反写上石都省了,学起了不写稿直接在石头上划印稿的方法。就是把印面涂黑,直接拿刻刀在石头上把字划出模样,然后直接下刀刻,刻的过程中再随时修正。知道现在水平太次,这样做不好,但就是因为好奇试了一试,结果当然是偏差很大。这样疯狂的临印,少则每日一印,多的时候,有过一日十印。而且,都只是在晚上时间完成。因为平时白天要上班,周末的白天要玩户外,要跑步要骑行,只能晚上时间玩篆刻。现在看来,那时就是只为了临汉印而临汉印。大部分印刻完一遍,对照着看出偏差,基本没有进行第二次修改。这就更不好了,感觉就只是为了完成任务骗自己而已。前后不到一个月,我竟然就临完了方汉印,只是这效果,实在见不得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9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