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作业用完20支中性笔,每个优秀孩子的背

在一个信息爆炸却多半无用的世界,

清晰的见解就成了一种力量!

作者嵇振颉

01

一条母亲手抄课本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

这位母亲带着孩子回老家过年,正巧碰上武汉关闭离汉通道。本来想让孩子在过年期间好好放松,身上只带着平板电脑,课本、作业都没有带在身边。由于商铺关门,她没有买到任何学习资料。好在表姐的孩子留下很多作业本和笔,这才解了燃眉之急。

疫情无法正常复课,孩子们需要对着电脑屏幕上网课。电脑光刺眼,对孩子的眼睛伤害很大,一位母亲看在眼里,想到一个“土办法”。

老师把教材的电子版发到这位母亲的手机,她对着手机屏幕,一字一句认真抄写课本。水笔用得很快,大约两三天就用完一支笔。

后来企业复工复产,母亲白天忙工作,只能用晚上的时间手抄课本和作业。她的字迹非常工整,有时候要抄到晚上11点多。

长时间伏案,这位40多岁的母亲颈椎病的老毛病也犯了。女儿十分心疼,劝妈妈别抄了,其他同学家都没抄作业,她视力很好,看电脑没什么大碍。

这位母亲却坚持这个举动。刚开始上网课,很多孩子都很不适应,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她想用这个行动告诉女儿,任何时候都要用最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

不仅如此,这位母亲还举了抗日战争时西南联大的事例。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群学子依然用满腔的热情投入学习中。相比他们当时艰苦的条件,现在的学习环境改善许多,还有什么不理由不刻苦学习?

母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讲述,外加这一份份手抄的课本的作业,这个孩子写作业时不再像过往那样马虎粗心,否则对不起妈妈付出的心血。

两个月来,这位母亲对女儿作业本上订正修改的内容越来越少。不久前的期中考试里,这个孩子的成绩进步一大截,让老师们刮目相看。

用完的20多支水笔,见证这段奇迹。

02

最近西安交大少年班的报道,同样引来无数网友的艳羡。

这是一群“别人家的孩子”,初中毕业就能踏入象牙塔的大门,通过八年学习,拿到博士学位。相比通常拿到博士的路径,这条绿色通道可以节省四五年的时间。

他们完全配得上这些荣誉,因为是从成千上万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他们拥有常人不具备的特殊禀赋,进入校门便开始崭露头角。

然而仅仅有天赋就够了吗?

历史上“伤仲永”、“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事例实在太多了,一个有着超强天赋的孩子,如果不能生在一个适合成长的土壤中,很可能在灵光乍现后便归于沉寂。

而这个成长环境中,父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曾听一位学霸的父母说过,孩子在家时,他们家里很少有玩电脑、看电视的场景。夫妻二人轮流陪伴孩子,为孩子讲解作业中的难点。

等到不能直接辅导孩子学业,他们依旧在家中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偶尔他们会有懈怠的想法,不过电视机的音箱刚发出一些音符,就被硬生生切断。

自己在客厅看电视,孩子还能安心做作业吗?

即使是学霸,也会在周末外出参加各类培训和补课。无论工作再忙,无论刮风下雨,夫妻二人总会有一人陪着孩子。他们在工作中同样一丝不苟,并把这种敬业精神告诉孩子。

他们用这些行动让孩子知道:只有付出全部努力,才能摘到最甜蜜的果实。

这位学霸耳闻目染,没有因为天赋沾沾自喜,比其他同龄人更加努力。

03

反面事例也不少,以前隔壁邻居家的孩子,学习阶段非常调皮捣蛋,家长经常被叫去学校。

每次家长从学校回来,这个孩子免不了一顿皮肉之苦。父母逼迫他上课认真听见、后加厚按时完成作业,不许把时间荒废在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

家长嘴上这么说,他们自己却无法以身作则。下班后,男人会和几个狐朋狗友在家中或者在附近的小酒馆觥筹交错,有时还让孩子出去给他们买酒。母亲也不是省油的灯,晚上的时间都耗在麻将桌上。

孩子或者独自留在家中,无人陪伴;或者是父亲和那些酒肉朋友喝得正欢,严重影响他的学习。

既然父母这副模样,又怎能奢求他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随着年龄增长,他的性格变得更加叛逆,厌烦父母的叮嘱,还会顶撞他们:“你们自己都这样,还要求我好好读书?”

他开始逃课、不完成作业,与别人打架,这些情况多次发生,班主任和教导主任劝说未果,只能将其开除。

从那以后,这个孩子便在社会上闲逛,经常彻夜不归,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

不久后,这户人家从这里搬走,再没有这个孩子的音信。估计,现在的处境肯定不咋地。

要求孩子以端正的态度对待学习,首先家长自己不能做得太出格。孩子都看在眼里,你自个儿吊儿郎当,他们会有样学样,并对你的劝说产生阻抗。

04

相比吃喝玩乐可以彻底放松身心,学习不是一个让人感觉到畅快愉悦的过程。学习中,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时间一长,大脑皮层会产生疲倦感和枯燥干。

此外学习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临时抱佛脚、突击一下就能马上见到成效,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常见。

就像小火慢炖,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熬煮,才能将食物的精华和香味萃取出来。一个人能在学习上取得成就,不是某个夜晚努力到深夜,而是长年累月在昏黄的灯光下苦读。有了长期的付出,才能迎来收获的时刻。

这个过程有点折磨人,尤其是孩子,本身自控力就不是很强,很容易在此期间产生懈怠、放弃的思想。

这时候,我们就该像《这么说,孩子才会听》这本书中所说的那样,使用这种模式:“陪伴-共情-命名情绪-说明理由”。

陪伴是首先要做到的。当孩子漂泊在书海中,自然会有孤寂感和无助感。如果家长能陪在身边,他就不会那么无助,感觉到不是他一个人在战斗。

随后是共情,就是能设身处地想象孩子的感受。很多家长和孩子产生隔阂,往往是家长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认为孩子应该怎么样,忽视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势,势必让孩子难以接受家长的观点。不如构建一个平等的关系,感受到孩子真实的想法,这样同一个战壕的态势,孩子自然不会排斥。

接下来是命名情绪,让孩子清楚对学习的态度,是厌恶、反感,还是挣扎、迷茫,搞清楚情绪,有助于后面分析原因。

最后就是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找到解决办法。孩子之所以会有这些负面情绪,是无法从学习中收获到积极的反馈。不放帮助孩子一起制定学习目标,目标不要订得太高,孩子努力一把就能达到,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达成目标,及时给予奖励。

作为家长,需要时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