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笔纵横泼油彩当代样式东方魂广州日报

《情系威尼斯》

《樱花之三》

《纽约人系列之二》

《雪之三》

正在高剑父纪念馆热展的“回家”展,汇聚了来自港澳台地区和海外的岭南画派名家共48人,当中,有多位画家享有国际声誉,在当今世界画坛上熠熠生辉。借此“回家”的难得机会,记者对他们进行了专访,自本期起推出系列报道,以展现岭南画家的艺术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本期首先介绍的是美籍画家蔡楚夫。

作为美国华人艺术家协会会长、美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顾问,蔡楚夫能够获得美国主流艺术界的认可,倚赖的是他独具面貌的油画作品——在语言形式、光影处理上,一点都不落后于西方的当代主义;在审美品格上又展现了宁静致远的东方神韵。听他讲述自己的艺术历程,更会感受到机会永远垂青有准备、有远见的人。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江粤军、李巧蓉

少小便国画油画兼修

参加全军美展露峥嵘

祖籍广东南海的蔡楚夫,年出生于广西昭平走马镇,年,刚上初中一年级的他便参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首届梧州市美术展并获奖,显示出过人的天分。

“从小我就特别喜欢乱涂乱画,一开始是用铅笔在本子上画‘哪吒出世’,后来在梧州河边看到卖艺的人拿支毛笔盘着腿画‘明月松间照’,画姜太公钓鱼,看得入神了,回家也像人家那样拿毛笔画。上小学以后,教画画的老师很特别,竟是摆着一盆花让我们写生,我画完以后老师没有评分,只写了四个字——‘确有前途’。这样的表扬让我从五六年级起就在作文里表达了要当画家的志愿。”

作品获奖以后,15岁的蔡楚夫被吸收进了梧州市国画研究会,成为年龄最小的会员。当中,年纪最大的老人家已经八十多岁了,蔡楚夫这个小朋友自然受到了大家的宠爱。每个星期的雅集他也总是认真提交作业,虚心请教。他的进步有目共睹,大家鼓励他一定要到大城市追求更高的境界。

因此,蔡楚夫早早就准备要报考广州美院附中。当时,他所在的初中有一位退休老师经常回来辅导大家画石膏像,蔡楚夫的勤奋好学也被老师看在眼里,有时会获邀到他家里“开小灶”。他发现老师以前的国画、油画都画得非常好,后来身体垮了才不得不搁笔。受到老师的影响,蔡楚夫不仅喜欢上油画,也特别重视锻炼身体,锻炼出极好的身体素质。进入美院附中以后,年部队到学校征兵,蔡楚夫凭着过硬的身体条件被录用了,而且很快就当上了新兵团的副排长。即便到了现在,蔡楚夫的太极拳也打得很棒,人看起来特别精干有神。

在海南五指山当兵,训练非常艰苦,同去的广美12位同学大部分都把画画撂下了,蔡楚夫却不一样,兜里永远放着一个速写本,随时准备写生。因此,年,他就有两张作品入选了第三届全军美展。一张是国画《军医到黎寨》,反映部队女医生到少数民族托儿所义诊的情形,场面温馨,人物形象清新生动,颇为感人;另一张则是油画《一对红》,展现的是炊事班的故事,也备受称道。那时候,蔡楚夫才22岁。

离开部队以后,蔡楚夫进了广州东方红印刷厂也一直没有断了画画的兴趣,经常去拜访岭南画派的黎葛民先生。年,蔡楚夫辗转到了中国香港以后,黎葛民专门修书一封让他去找杨善深,开启了他与这位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的一段师生情缘。

与杨善深感情深厚

香港大会堂开个展

第一次登门拜访杨善深还出了点“小故障”。见面以后,蔡楚夫呈上黎葛民的介绍信,但杨善深看了看觉得不太像葛老的字,就直接说了出来。蔡楚夫也不辩解,告辞出门,不再与杨善深联系。

“过了两个多月,杨老师主动打电话来找我。原来,香港画会的成员们到桂林写生,途经广州去看望葛老。葛老问起我,杨老师一听,知道我并没有造假,回来后马上联系我。”

就这样,蔡楚夫成了杨善深的入室弟子,但跟着老师上了两次课,杨善深就表示不需要再临摹他的作品了。

当时赵少昂、杨善深在香港开班授徒,是按照传统方式来教课的——老师现场演示,画个兰花、菊花之类的画稿,学生拿回去临摹。一开始杨善深也这样教蔡楚夫,蔡楚夫拿回去临摹以后两张一起带回来,杨善深都分不清哪张是他自己画的,哪张是蔡楚夫临摹的了。第一次他没吭声,第二次他一看还是这样,就知道蔡楚夫已完全具备创作能力,以后只要带自己的作品来交流就可以了。

果然,年,蔡楚夫便在香港大会堂开个展,而且是一帮师兄弟中第一个开个展的。当时有人看了画展以后,是这样跟杨善深说的:“你这个学生可以开画院教学了。”杨善深笑道:“他是‘少林寺’出来的,早就自己开画院了。”

所谓的“少林寺”指的就是蔡楚夫在广美受过的科班训练。而蔡楚夫的确是通过开画院、卖画等方式迅速还清了欠款,并有了一定的积蓄。年,他的作品《此时无声胜有声》在日本获奖,并被一位西方藏家买走。这又进一步激发了蔡楚夫要到欧美地区发展的念头。

年,蔡楚夫和太太怀揣着美元启程前往纽约,开始了征服新的世界艺术中心之旅。

用油画征服美国

东方意蕴受称道

美元当年已足够在美国买一套简单的房子了,蔡楚夫却不贪慕物质享受,他到美国以后没有找工作,而是将所有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和画廊都看了个遍,了解世界艺术发展潮流。他发现,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波普艺术一直发展下来,美国早已走向了抽象主义和超写实主义。

于是蔡楚夫开动脑筋,开始了三个方向的油画创作——纽约人系列、雪系列和情系威尼斯系列。

纽约人系列的灵感来自于他刚到美国时所受到的震撼。当时,蔡楚夫带着孩子逛公园,发现这里就像个小小的联合国,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人都有,但大家坐在那里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彼此很漠然。“这就是现代国际大都市的特征,我要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将其呈现出来。”因为有着极强的造型能力和油画功底,这一个系列出来以后蔡楚夫顺利打入了美国的主流画廊。这一系列他总共画了7张,有5张被买走了,当中的《系列一》还是被国贸大厦的花旗银行以美元买去的。后来在“事件”中,这张作品没能幸免于难。“现在我家里还有这个系列的另外两张,不舍得卖了。”蔡楚夫道。

雪的系列由于其展现出的高妙意境和东西方艺术的交融,从出现至今一直备受人们追捧。这跟蔡楚夫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对西方艺术的了然于胸是密不可分的。

“作为南方人,我过去没看过雪,第一次见到白茫茫一片觉得真干净,就被深深地打动了。我选取的雪景上下空白、左右空白,中间是河流倒映着彩色的树,呈现出来的构图既现代又很有意境。我想这大概跟我的国画功底、古典文学素养是分不开的。中国哲学里讲道法自然,认为宇宙原来是混沌一片,从一生二、二生三到三生万物,就像这中间部分的春水映树。中国画又讲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白雪部分是空疏,中间的水景是密布,也展现了这种阴阳对比观。有些人还问,为什么画树的倒影却不见树?这其实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杳渺的诗性精神。”

更仔细地看,这雪景中水流的样子、树木的倒影和飘动的叶子像符号、像字母或者就是无所像的笔触……截取其中的一块放大了看,便是一张充满色彩和趣味的抽象画,很新颖、现代。因此,年的国内《美术》杂志就曾特别介绍了蔡楚夫的一件《雪霁》作品,以启发画坛;上世纪90年代,他回广州美院做讲座,这些作品也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至今,许多画家一见到蔡楚夫都跟他说,这个系列要坚持下去……

情系威尼斯系列则糅合了蔡楚夫对故乡广西梧州的情感。“还记得当年梧州春水大涨的时候,我是从房子里爬梯子下来坐着舢板去上学,水城威尼斯勾起了我满满的回忆,所以我画了这个系列,也把威尼斯的上百座桥都看遍了。”

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蔡楚夫的油画作品虽然形式很当代,大概因其总有一股真情自然流露,所以更加打动人。譬如他后来又“开发”出的花之舞系列,也是因为某天下雪他兴奋地跑到后院去,发现雪中的菊花别有一种凄美,于是开始在画面上让花与雪共舞。由此,他逐渐扩展到画后院里那棵有几十年的老樱花树,让人感受到这纷披的繁花中自有一股倔强流动的生命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2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