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难以解决做好这五步,掌握一套解决问题

你好啊!我是戴叔。

请你想一想,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烦恼吗?

对于很多人来说,人生就好像一个充满烦恼的录音机,从“成绩如何”,到“工资多少”,再到“有没有对象”,继而发展为“孩子成绩如何”“孩子找对象了没”。

问题周而复始,如同倒带一般。

除此之外,我们也经常“自找烦恼”:

怎么才能光鲜亮丽?

怎样才能升职加薪?

怎么才能实现财务自由?

这些问题和烦恼不断地困扰着我们,让我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感受到相同的迷茫和彷徨。

那么,面对问题,应该怎么办呢?

大多数人存在两类错误的认知:

第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因为很多人会习惯性地存在线性思维,所以总是会“就事论事”,却没有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

比如,现在对公司的环境不满意,原因是领导经常批评自己。那是不是“受批评”就一定是根本原因呢?

可能未必。有可能是自己平时工作不够仔细,或是目前的工作自己还无法胜任。

第二,逃避问题。

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害怕改变,害怕自己无法解决问题,所以最终选择了逃离,选择了“今朝有酒今朝醉”。

以上这两类错误认知,其实都源于人的本能。

当我们面对危险(不确定性)时,就容易出现大脑“短路”,从而导致要么只能顾着眼前,要么选择逃跑。

其实,如果想要“一针见血”地解决问题,那么科学的方法必不可少。

不同于以往针对某个具体问题的文章,今天我将给你一套解决问题的系统,让你不再盲目和困惑。

具体来说,分为五步:

1、发现问题;

2、设定目标;

3、列举方案;

4、评价方案;

5、实施计划。

一、发现问题

你可能会奇怪:我当然是有问题才要去解决,为什么还需要“发现问题”,岂不是多此一举?

实际上,这恰恰是五步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准确界定问题。

打个比方,医院看病,本来是新冠肺炎却被医生误诊为普通感冒。

虽然初始的症状相似,但误诊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如果“问题”都没找准,又何谈后续的解决方案?

所以,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才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

我们可以把问题分为三个类型。

第一,状态调整型。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将某个状态进行调整。

举个例子,一个人感冒发烧了,希望回到健康的状态,就属于调整型。

还有学生考试,平时总能在班上考前十,但最近两次考试都考砸了,排名比较靠后,希望能够回到原来稳定的成绩,也属于此类。

第二,未雨绸缪型。

这类问题是为了防止将来产生不良的结果。

比如每天熬夜追剧打游戏,短期来看顶多是睡眠不足,但长期来看可能就会影响身体状态,进而影响身心健康。

第三,追求完美型。

很多人就面临这种问题,比如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还能过得去,但就希望多赚点钱,让生活更好一点。

还有健身是为了让自己更健康,也是在追求完美。

当然,很多问题可能是混杂了这三种类型,甚至是随着时间演变。

比如,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下降,希望恢复到原来的名次,这是状态调整型;待成绩恢复后,又担心大家都在努力,自己会慢慢落后,所以更加努力学习,这是未雨绸缪型;成绩稳定以后,希望能够更进一步,在全校排名靠前,这是追求完美型。

人生也是如此,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只有明确了问题,我们才能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设定目标

在知道了自己的问题类型后,我们就能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目标。

没有目标的人,就好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飞,不知道该往哪儿走;而有了目标,就好像看到了大海上的灯塔,始终指引着我们朝那个方向前进。

如果问题是“状态调整型”,那么侧重点就应该在“掌握状况”,即了解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原因是什么?

比如成绩下降了,是自己沉迷游戏,还是晚上熬夜导致白天精神不足?

如果问题是“未雨绸缪型”,那么你就要重点找到诱因和预防策略。

比如,自己平时成绩不稳定的时候,主要的因素是什么?是和小伙伴出去玩得太多,还是自己有时比较懈怠?

如果问题是“追求完美型”,那么如何描绘这幅蓝图就是当前最大的目标。

比如,自己的目标是多少分?希望达到多少月薪?

当出现多个问题亟待解决时,你应该找到最紧急、最重要的那个,优先攻克。

三、列举方案

确定了想要实现的目标后,下一步就应该列举方案。

大家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追求某一个目标,并非只有一条路径,只要能最后到达终点,都是好办法。

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如何列举方案?

最佳的方法就是“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是指由美国BBDO广告公司的奥斯本首创。

该方法主要由价值工程工作小组人员在正常融洽和不受任何限制的气氛中以会议形式进行讨论、座谈,打破常规,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充分发表看法。

就我们个人而言,具体如何做呢?

你可以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坐在桌子前,拿出一张A4纸和中性笔,用闹钟等工具设定一个5分钟左右的时限,要求自己不停地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比如,你希望提升英语词汇量,有哪些方式可以达到这个目标呢?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头脑风暴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不要批判任何想法。

可能很多人在迸发想法的时候,总是有意识地去尝试“评估”这个想法,进而否决这个想法。

比如,阅读英语原版书籍,对我来说现在太难了,我既不知道购买原版书籍的渠道,又无法区分书籍的难易程度。

诸如此类的想法不仅完全否定了原有的设想,也会大大推迟头脑风暴的时间,让发散式的思维不断受限。

总之,记住一句话: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四、评价方案

之所以在“头脑风暴”阶段不去评判想法,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够迸发更多的点子。

而评判方案的可行性,就留在“评价方案”这一步。

在评估想法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有意识地区别“硬性条件”和“软性条件”,首先就要排除掉不符合“硬性条件”的方案。

比如,你想去健身,“头脑风暴”有一条是每天晚上到健身房运动1小时。

但实际上,你经常加班或上夜班,显然这一条就不符合你的“硬性条件”。

其次,如果健身房离自己的住处很远,即便并非“硬性条件”,但显然会增加去健身的心理启动成本,很容易就给自己找借口不去。

所以,在评估这类“软性条件”时,不妨更科学地调整策略,比如在家运动,或户外跑步等。

此外,不光是评价方案的可行性,我们还需要注意到一定的风险性。

以跑步为例,初始阶段,我们更应该循序渐进,每次3公里,慢跑为主。

而不是上来就给自己高强度,5公里、10公里起步,那样更容易对身体造成损伤。

同样,理财也是如此。

炒股的确是获得大量资本的一种方式,但在小白阶段,我们更应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2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