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年可谓是教育的减负之年,继“五项管理”、“双减”落地之后,教育部在减负路上越走越远,减负力度之大让很多教师网友都感到不适应,也让很多网友直呼:“这样减负,是不是太爽了?!”
没错,年秋季学期减负力度在政策方面看来真的很大,大道令人不可思议。但是,我们不要忘了,说和做是两回事,别看教育部减负的减负力度很大,可能一项减负的政策都落实不了。
俗话说,“上有对策,下有政策”,在减负问题上,还真轮不到教育部来说话。教育部政策是好,减负措施看起来也很给力,但是在落实上还是离不各地教育局的积极推动。
如果没有各地教育局的配合,教育部的减负措施只能永远停留在文件里,上不了台面。可见,教育局这个环节就是减负措施能不能真正落实的关键一环。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开看,教育部的减负政策有可能是“雷声大,雨点小”,这个有点像内陆的沙漠地带听说沿海的台风很大一样,在沿海的台风有多大,也不会影响到内陆沙漠干燥的气候现实。
同理,不管教育部的减负政策和措施有多严,但是落实到教育局和学区学校管理部门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任何实在的意义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认为出现这样的现象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原因就是教育部的减负政策和措施,在落实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
我认为,教育部减负政策和措施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以下方面的几个很大的阻力:
1、来自教育局和学区学校管理部门的阻力。
减负措施落实最大的阻力竟然是来自教育主管部门,这个结论也许很多人不敢相信。但是,事实上比这个还严重。
根据以往经验来看,教育部早在年就已经开始强调要给师生减负,但是各地的教育局和学期学校也只是在配合教育部发出一些减负的文件和方案,具体落实的减负措施却没有人来推动和监督,一切都还是老样子,甚至越减越负。
事实上,对于减负,教育局等教育主管部门,压根就没研究过,也不可能有兴趣来落实,对它们来说,“学生成绩就是他们的政绩。”,谁不想要政绩呢?
2、来自各学校领导层的阻力。
除了教育局等基层教育主管部门不积极推动落实减负政策之外,减负过程中还会遇到来自学校领导层的助力。
学校领导层管理教师能力有限,甚至没有什么管理能力,只会以学生成绩来评价老师,否则他们就什么都不会了。
如果没有成绩,他们还真不知道怎么搞教育了。这也是各学校领导层不愿意真的落实减负政策措施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现在各校的教育管理理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时代,他们除了会组织学生考试拿成绩之外,也不会做什么了。
所以,各校常用的管理方式就是,组织学生周考、月考等等,一个学期学生要考很多试,教师和学生压力都很大,这种现象不知道年秋季学期有没有改变。
、来自教师们的阻力。
《通知》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其他年级周考、月考全部取消。
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周围的同事的时候,那些女同事觉得不可能,而且她们也不愿意这样。她们说,不考试怎么拿好成绩?怎么评价学生?怎么评优评先评职称?
可见,在她们眼里只有成绩,只有职称,根本容不下其他了。看来,国家减负遇到很多阻力,最大的阻力可能是来源于学校和老师们。
当然,如果教师们不担心评优评先,不担心评职称,这些减负政策才有可能落实到位。你们觉得呢?
4、来自家长的阻力。
反对减负的阻力之一还有家长。在减负问题上,家长的态度很复杂。他们一边觉得教育内卷很严重,不愿意自己孩子太累,但是又害怕竞争,他们这个时候对减负是保持支持的态度的。
但是另外一方面,当“双减”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取消一切学科类课外辅导班后他们又开始慌了。他们认为,如果都取消辅导班,自己孩子可能会竞争不过别人,所以他们又不愿意给孩子减负。
可见,教育部的减负政策措施总体上是符合目前教育的趋势的,但是在落实减负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重重阻力,减负之路很艰难,甚至起不到任何作用。
不过,既然教育部提出来要减负,总比不提出来好。我建议教育部在落实减负的过程中还要做好以下减负配套措施,比如取消教师评优评先、取消教师职称评审制度。
而且,中小学教师不评职称可以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好处。
1、不评职称可以有更多的心思花在教育教学上,也可以说可能会有更多的时间花在学生身上。毕竟,教师在评职称的时候大多数时候是奔着准备各种评职称的材料去的,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相应变少,更别说什么关爱学生了。
2、不评职称,可以减少很多支出。中小学教育评职称的支出高出很多人的想象。比如打印扫描各种材料、买东西找领导盖章、花钱购买论文和课题等期刊版权等等。
、不评职称,教育更公平。不评职称的话,学校教师们团结一致,十分和谐。评职称后,教师们各种钩心斗角,表面和谐,其实并不团结。这样对教育公平带来很不好的体验。
你们觉得呢?以上就是我对教育部减负政策落实的效果的评价,不知道有没有网友赞同我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