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480000.html
4月2日,国资委党委和教育部联合开展的“领导干部上讲台”——国企公开课讲、国企骨干担任校外辅导员活动正式启动。5月8日,中国建材集团与中国传媒大学在中国传媒大学中传礼堂联合举办“领导干部上讲台”国企公开课中国传媒大学专场报告会。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作题为《国企的故事》的报告。小新为您分享金句如下——
宋志平的报告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国企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大、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等重要会议精神,结合自己40年亲历的企业实践,用丰富的案例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国企的沧桑巨变,剖析了市场化改革背后的深刻逻辑,再现了国企砥砺前行、浴火重生的壮丽征途,坦陈了国有企业家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的心路历程。一起看报告会全程视频▼
01:30文字实录
国企的故事
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来到中国传媒大学与大家进行交流,在此感谢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在这次央企和高校结对子过程中,把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建材集团结成对子。我对中国传媒大学神往已久,中国传媒大学为我国传媒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带动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中国传媒大学人才济济,师生们思想活跃。这么多年来,我在不同的学校进行过演讲,一直想到中国传媒大学跟同学们进行一次交流。这一次是在教育部和国资委的安排下开展的“国企公开课”,目的是使同学们了解国有经济,了解国企的发展,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大家了解国企的成长。今天,结合自己的实践,结合我做过的三个企业——北新建材、中国建材、国药集团,它们改革和成长的故事,跟大家讲讲国企这些年的沧桑巨变。我想从三个方面讲述国企的故事:
一是北新的改革之路。40年前我大学毕业,和今天的你们差不多大,23岁,进入北新建材。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23年,其中做了10年的厂长。我今天要跟大家讲的是这10年厂长的经历,这一段的国企故事。
二是从草根央企到世界强。当然这个世界强并不只是中国建材,我想讲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两家企业。
第三方面,新国企“新”在哪?我们现在老讲国企,“此国企非彼国企”,今天的国企跟40年前的国企是完全不同的国企。有时大家会误会,认为国企有很多毛病。这些毛病确实有过,但那是40年前曾经有过的毛病。今天我们是新型的国企,大家看到国企强大的竞争力是因为它是新国企,而不是老国企。
一
北新的改革之路
我大学毕业就来到了北新,开始是做技术员,后面做销售员。大家说,宋总你怎么做销售员了?因为产品卖不出去,我就去做了销售员。销售员做了10年,到年我做了厂长。做一厂之长,几千人,很大的企业,大家觉得这是不错的差事,其实那时候是最困难、最困苦的一个差事。那时我面临什么困难呢?我们现在看到的国企很强大,但曾几何时,我们的国有企业穷困潦倒,哀鸿遍野。我们曾经遇到过那样的一个环境,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曾经有过很多困难。
那时国有企业面临着三大问题。第一,政企不分。国有企业归政府领导,一切管理都是政府的指令。企业的干部就是等靠要的思想,没有主动地融入社会、融入市场,这是我们当时很大的问题。第二,市场意识薄弱。虽然我们从计划经济已经迈入到市场经济,但是我们很多人,大家的思维状态还停留在过去的计划经济那样一种状态里,工人认为生是国企的人,死是国企的鬼,不相信国家会不管我们。第三,内部机制不活。“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所以职工那时候就很冷漠。我不知道你们知不知道什么叫冷漠,我的老师跟我说什么叫冷漠。给你们做个实验,一个玻璃箱,中间有一道玻璃,一边是吃鱼的鱼,另一边是被吃的鱼。当吃鱼的鱼老碰到玻璃板,吃不到鱼,数次撞击后就冷漠了,即使把玻璃板拉开也不再吃鱼了,这就叫冷漠。当他的要求一直达不到的时候,他就冷漠了。我当时在国有企业当厂长,面对的是冷漠的员工,我到现在也忘不了那时员工冷漠的眼神。我那时当厂长,每天跟大家交流,到底大家缺什么?到底在想什么?怎样做大家就努力了?我就问大家。大家说,我们已经好久没有涨过工资了;我们已经好久没有分过房子了。我跟大家说,房子的钥匙在谁手里?没有人给我们,这个钥匙就在自己手里,如果大家努力,企业有效益,多盖一两栋宿舍楼算什么。所以面临当时的问题,我讲的是要点燃员工心中的火。
大家看这是我给热烟炉点火的照片,年的一张照片,我那时还算年轻。工厂要点火,一年的生产就要开始了,干部们说要让宋厂长点火,那时我们的炉子每年会灭很多次,灭了就停产。大家说宋厂长是新的厂长、年轻的厂长,让他点火。我把火把投到这个炉子里后,转身跟大家讲了一句终身难忘的话:其实我最想点燃的是员工心中的火!如果你们心中的火灭掉,那炉子的火就灭掉了;如果你们心中的火不灭,炉子就不会灭火。从我第一年当厂长开始,那火就再也没有灭过。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大家心里有了这样的热情。
我说,“房子年年盖,工资年年涨”,并把这句口号做成条幅用气球挂在厂区上空。大家说,您用什么涨?我说,用大家创造的效益去涨。员工的热情就调动起来了,后面企业就快速发展了。大家说,您真是有想法,很快调动了大家。其实面对那么多困难,我心里压力也是很大的。
那时候北京流行一段话,“北京一大傻,国企当一把”,出去你说自己在国企当一把手,别人会说你是一大傻。我当了一把手之后,第一次春节跟大家唱了一首歌,《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怕自己不能负担对你的深情,所以不敢靠你太近”。我指的是那个工厂,因为这么大的工厂交给我,我才30多岁,能不能担负得起?我自己心里有一个问号。我家在石家庄,每年春节都会带着一家老小回家看望父母,回去总是高高兴兴的,我是个健谈的人,我们家都是我给大家讲故事。那一年春节,五六天时间,我几乎没有说话,大家可以试试五六天不说话是什么感觉。当时把我妈吓坏了,心想孩子不是当官了吗,在大企业当了一把手,回来怎么不说话了呢?我压力非常之大。我妈说,不行咱们别干了。我说,当不容易,不当也不容易,不像您想的不当就不当了。
春节过后,我就赶紧回到工厂,动员整个工厂转变思想。转变什么思想呢?我说,“没有比客户对企业有信心更重要的事,没有比员工对企业有信心更重要的事,没有比投资者对企业有信心更重要的事”。这是我当时的想法,在企业里就要把大家的信心调动起来,就是以人为中心的观念。现在我们企业的四句话,“企业是人、企业靠人、企业为人、企业爱人”,还是我们企业的宗旨。企业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管理要以人为中心。于是大家整个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北新的一场改革从此就开始了。
我在北新除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之外,还有一个疑问。那时一天到晚经常是上级的检查,这帮人走了那帮人又来了,好像我们工厂的管理就得靠检查,不检查我们就可以放松一下。这个办法似乎不太对。美国、日本、欧洲的企业没人检查,他们为什么搞得那么好?所以我在那一年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时提出来,企业不能靠这种管理方式,我们必须建立市场化体制。没想到第二天,“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送了这一段采访,当时能在“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里播送是很不简单的,那代表着中央媒体赞成了你的这个意见。我记得当时在采访里还有一段歌词,那时候我也喜欢唱歌,我用了张学友的《情网》,在国有企业就是“越陷越深越迷惘,路越走越远越漫长”,就在“网中央”,各种力量把你拴住,那种管理不行,要改变体制。
年我们国家提出来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展“百户试点”。当时“百户试点”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因为中国国有企业真要改革了。北新建材是建材局当时唯一一家试点企业,就选了我们做试点。试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我记得当时原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清泰蹲点北新抓“百户试点”,他讲了两句话:第一,北新“百户试点”是尖刀班;第二,这个改革要进行脱胎换骨的改变。我当时理解不了脱胎换骨,手上拉个小口觉得是不是都很疼?但是国企的改革要脱胎还要换骨,我当时真的没有理解,后面我理解了,确实又要脱胎又要换骨。
我在带着北新改革的时候分了两步:第一步,北新先从工厂改成有限公司;第二步,上市,拿最好的资产来上市。上市也不容易,北新当时有多人,我们把人放到上市公司里,其余0多人放到集团公司里,实际上把赚钱的业务统统放到了上市公司里。但是外边这些人怎么办?那时候最时髦的词叫“下岗”,我梳理了梳理,上级也给了指标,要有人下岗。我在办公室里看着长长的名单,心里很难过。企业今天遇到困难了,但是这些困难并不怪这些工人啊,他们跟着我们走到今天,突然跟他说对不起,我们竞争激烈了,你要下岗,他怎么能接受得了呢?另外,大家都在一个企业里,每一个人都有家庭,一个人下岗关系到很多人。所以我就下不了决心,柔肠百转。后来我提出要创造个饱满的工作岗位,不让大家下岗。那一轮我们国企有很多人下了岗,没有工作了,今天讲就是失业了。国企曾经经历了非常大的苦难,在改革过程中一路走过来是非常之不容易的。
大家看到这张照片上我挺高兴的,年北新在深圳上市,股票,今天王兵在现场,他是北新建材现在的董事长,也是中国传媒大学的校外辅导员。我在上市前一天的庆祝会上也唱了一首歌《祈祷》,祈祷敲响希望的钟。大家回去听听这首歌,就能理解我当时的心情,歌词有一句“让大家看不到失败,叫成功永远在”。我还有一句话“上市妙不可言,上市也苦不堪言”。什么叫妙不可言?拿到了那张支票,一看2.12亿元,虽然我做企业,但是从来没有拿到这么多钱,尤其那时候2亿多是非常多的钱,可能相当于现在的20亿元。我在办公室里拿着数位数,跟办公室的人说给我复印一下,压在玻璃板底下,十年以后你们要给我再拿一张支票,希望后面再多个零。这句话又应验了,又过了十年,中国建材在香港上市时多了个零,二十几亿的钱一次性拿到,这就是妙不可言。拿了钱也不容易,股民进来了,上市的时候我们的想法是奔着钱去的,钱进来了股民也进来了,更多的眼睛来审视你,到底北新建材做得怎么样?做得好大家用手投票,做得不好大家用脚投票。企业压力也大了,尤其是股票下跌的时候。股票下跌、业绩下跌,股民骂声一片,那时还没有这么多网络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3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