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baidianfeng.39.net/a_yyxw/151009/4707223.html
刷卡、选择垃圾种类、开启仓门、投入垃圾……12月22日,在泸州市忠山学校智能生活垃圾分类环保驿站前,二年级三班的几名学生正将垃圾按种类分类投入。正确分类投放垃圾能换取积分,再用积分兑换学习用品。
垃圾分类进校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我已有分了。”二年级三班学生李佳益在投放完垃圾后,开心地看着电子屏幕上显示的分数说。“我想用积分兑换一支笔。”二年级三班学生胡迩轶将一堆纸板投进垃圾分类回收机后,积分也累积到分。随即,她便用积分兑换了一支中性笔。打开包装盒取出笔后,胡迩轶再次把包装盒投入纸类回收仓。
泸州市忠山学校作为全市智能生活垃圾分类环保驿站试点建设学校,在校园内设立了环保驿站、校园垃圾分类主题教学区、垃圾分类走廊等展示区域,重点打造的环保驿站外部由可回收智能设备和积分兑换设备组成。学校依托环保驿站打造校园智能可回收体系与积分激励体系,调动师生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学校还设置垃圾分类阅读区、环保造物展示区和科普教育区,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垃圾分类的知识库。
“垃圾分类进校园对学生是非常有好处的,可以让他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泸州市忠山学校副校长李平告诉记者,环保驿站的建立为全校余名学生带来不一样的环保体验。学校在努力探索家校共育理念的基础上,坚持以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为切入点,让学生和学生家长成为生活垃圾分类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随着垃圾分类进校园的不断推进,学生们在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意识的同时,也养成了“捡垃圾”的好习惯。“现在上学、放学路上我都会特别注意街面卫生,只要发现垃圾就会立即收集起来。”胡迩轶通过“捡垃圾”,在学校已兑换了不少学习用品。
李平表示,学校接下来将让老师和学生共同开发垃圾分类课程,通过师生的交流、探索,使垃圾分类活动入脑、入心、入行,教会学生做文明事、当文明人,共建文明校园。
记者手记
让绿色生活成为风尚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大自然的底色。绿色更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山清水秀、天蓝地净,都是美好生活拼图上不可或缺的一片,是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存在感最亮丽的背景色。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已实现从生存命题向发展命题的跨越,从过去的“盼温饱”转为“盼环保”,每个人都希望生活环境优美宜居,能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安全的食品。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你我他都不能置身事外。大到公司企业,小到普通百姓,从每一次生产经营做起,从一天日常生活做起,每个人都是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践行者与推动者。只有当一座城市的每个人都将生态发展的观念根植于心,才能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泸州日报记者李独懿摄影报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