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推荐你和清华之间,也许只差一支好用

除了晨光和真彩之外,国产中性笔品牌还有齐心、得力、广博和贝发等,这几个品牌都是文具品牌,专业的“制笔”品牌——一个都没有。

现阶段国产笔的竞争力仍然停留在价格上,即便是国产高端型号,其高端之处也只是外壳采用更贵的材料而已,基于笔尖和墨水技术的书写体验方面目前毫无竞争力,国产笔的品质只能停留在学生这一级别的消费层面上。

如果把高考最常用的“中性笔”理解为“Rollerball”和“Gel-pen”,世界范围内,有竞争力的品牌主要包括:

日本吴竹(Kuretake)

日本三菱(uni)

日本百乐(Pilot)

日本斑马(ZEBRA)

日本蜻蜓(Towbow)

德国施耐德(Schneider)

德国施德楼(STAEDTLER)

瑞士派瑞美科(PREMEC)

另外:吴竹只擅长做水基颜料笔,蜻蜓更偏向礼品行业而非书写用品,施德楼针管笔是工程绘图描线的不二之选,以上三家的偏向性都很严重。而剩下的几家内,中性笔型号最多,也是最有竞争力的品牌无疑是三菱旗下的uni。

uni的中性笔和水性笔被归纳到uni-ball这个子品牌内,就知名度而言,至少在国内,uni-ball远大于uni。

至此,哪个牌子的中性笔比较好?我的答案是“uni-ball”——这并非一个有格调的答案。

以下是超越这个问题本身的一些相关细节:

一支优秀的笔应该同时具备书写流畅,快干和耐用三个特点,不会产生溢墨(bleed),断笔划(skip)或洇墨(feather)是基本要求。

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是:容易买到和价格合理。从这个角度看,在上世纪90年代末通过经典的UB-在国内一炮而红的三菱,销售网点已经遍布全中国三线以上城市,这也是其他品牌暂时无法比肩的一个重大优势。

UB-陪伴和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既然说到了UB-,那么就从UB-和它的仿制品说起。

用一张80克普通复印纸划线,放大后一目了然:

滴水后差距更明显:

在业内也被称为天优(TOUS)的深圳三菱(SZUNI-ball)前两年被三菱告到了法院,这只山寨水平非常高的深圳三菱UB-卖一支少一支,已经成为孤品。值得三菱去法院起诉的品牌并不多,被告到破产某种程度来说,是对其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的一种肯定。个人推测它使用了进口墨水,以正品一半的价格获得基本类似的书写体验,单纯从性价比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除了墨水,另一个看点是笔尖工艺:

上面的图片看2个细节:

笔尖表面工艺粗糙程度;

滚珠和笔尖之间的缝隙油墨渗出情况;

坑坑洼洼的金属表面工艺并不直接影响写作,但可以体现出材质和加工精度水平,一段时间后就会反映到笔感上:

可以观察到:AH-A的油墨渗出,原因一是油墨流动性没有控制好,二是滚珠和笔尖缝隙的加工精度不够。

还可以看到:深圳三菱的滚珠没有粘粘上一层油墨,这体现出滚珠材质和油墨的结合性存在问题,容易造成笔划中断和不连续。

而原装三菱的笔尖表面细腻,滚珠上也恰到好处地裹上了一层均匀的油墨——这件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三菱铅笔从年的第一支uni-ball开始至今死磕了35年,油墨材料和金属材料的研究积累是漫长而枯燥的一个过程,如此深厚的技术沉淀最终体现在一支几元钱的笔上,这样长时间大投入低回报的事当代的中国商人是绝对不会干的,这就是推荐三菱的原因。

而UB-代表的仅仅是三菱20年前的工艺水平,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优势。

之所以选择并不出名的“爱好”和“深圳三菱”作为例子,是因为国内几大知名文具企业最近都在筹划上市,我不想坏人好事,我也不想变第二个葛巾。

相信诸位举一反三的联想力,重申一下我的这个一棒子打死的结论:

目前为止,任何国产品牌的中性笔都和三菱相比都有代差级的区别,类似于深圳三菱这样使用了进口油墨的部分品牌在使用初期会有较好体验,但笔尖加工工艺和装配精度的差距会导致刮纸和不顺滑,中后期也更容易出现漏墨等问题。

至于百乐,是仅次于三菱的中性笔品牌,但第一和第二的差距,类似于中国乒乓球队和世界第二名乒乓球队的差距,个别型号或可一拼,但产品线整体不在一个次元上。

国产品牌贝发和宝克,其部分中性笔型号直接用了进口的派克(Parker)和高仕(Cross)笔芯,这一类产品确实不错,但这样的“民族品牌”丝毫无法骄傲起来。

推荐一个日本品牌,请为我的品味多加包涵……作为一个客观的文具界愤青,我无时不刻都承受着民族感情和科学态度之间碰撞所带来的伤害……

来源:知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1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