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铁农具牛耕到百家争鸣再到商鞅变法,回首

擅长临床白癜风研究的专家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515633.html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教我历史的是一位一把年纪的老头儿,姓甚名谁早已忘记,但有一句顺口溜却记了半辈子: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然后又将这句话年复一年地讲给我的学生听。

▲子在川上曰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历史的长河浩浩荡荡一去不返,然而这段纷乱的历史事实就在史书里伫立着,静候我们随时去徜徉和梳理。春秋战国到底怎么“乱”起来的?农夫使用的铁臿与老子“无为而治”、孔子叹息周礼崩又有何关联呢?

▲老子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政治经济学有个专业名词叫生产力,顾名思义就是生产的能力。就像我们平时对一个道理的理解领悟能力,可以称作理解力。如果将普通的圆珠笔换成中性笔就会感觉书写更流畅,这就是写字的工具更给力了。

▲磨制石器

而这个工具的改进,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一切“乱”的根源。说起生产工具呢,追溯一下最原始的时候,是用打制的旧石器开始,再到更精致锋利的磨制石器。在青铜时代,由于铜相当的金贵,就连现在也不舍得打造纯铜的自行车啊!不可能普及到农田里做农具。所以冶铁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耕地的效率,也就是说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

▲铁臿▲敦煌壁画牛耕图

直到现在说某人比较厉害,还用牛来比喻。如果能做到别人做不了的事儿,那就被称作“牛人”。连传说中的人文初祖炎帝就长着牛角,这说明炎帝部落的图腾是牛。用牛耕地、铁犁犁地,比用石刀、石铲给力得多,所以就能去开垦更多的荒地。

▲井田制瓦解

本来土地是周天子分封给诸侯国国君的,国君再分封给卿大夫。这些封地里原有的耕地称作“公田”,而新开垦出来的土地则为“私田”。那些拥有大量私田的大地主开始不需要因此上缴赋税,诸侯的财政收入就会大大减少。

所以商鞅变法就废除了过去的井田制,不再分公田和私田,一律归地主所有而且可以买卖。这样既乐坏了地主们,也富了诸侯国。在改革大潮中因更坚决更彻底,秦国脱颖而出、后来居上。所以自春秋初期的诸侯争霸,到战国后期则变为更为激烈的大国兼并。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经过这样的演变,奴隶主成为地主,奴隶成为农民,土地私有化,贵族不再享有世袭特权。这些用一个词来概括:生产关系。这样就可以弄明白了,原来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而新的生产关系不仅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会促进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比如农民就比奴隶的生产积极性高,这叫解放生产力。

那么那些思想文化大咖们与这场变革有何关联呢?老子是反对诸侯争霸的。他说,回到小国寡民时代,与世无争,天下太平矣!孔子则眼看西周礼制的崩溃痛心不已,在他看来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是多么的完美!君君臣臣,秩序井然。

▲商鞅

不过,那个时代的诸侯国君们更欣赏的是法家的主张,因为中央集权制度包括郡县制更能富国强兵,在群雄并起、中原逐鹿中成为幸存者甚至是“胜存者”。诸侯国因推行法家理念而富强,但集法家之大成者韩非与变法最坚决的商鞅却最终落得个不得善终,这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

▲韩非

纵观春秋战国多年历史,之所以乱象丛生,从根源上说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引发了生产关系的变革。除了争霸兼并带来的战乱,也蕴含着新的生机和发展方向。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与郡县制确立就是一个革故鼎新的过程。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随着战国后期兼并战争愈演愈烈,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呼之欲出。它对于西周的分封制是一个革命性的变革,又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措施的继承发展。

什么是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关系?它们是什么关系?百家争鸣、商鞅变法、铁器牛耕、分封制、郡县制,都是怎么回事?你明白了吗?周王朝最终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改周制为何更为短命呢?欢迎参加讨论。

年9月29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42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