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秒,让孩子立刻动笔这位妈妈是怎么做

很多家长会苦恼一件事,就是孩子刚开始学习的时候,静不下心来。一坐在书桌前,不是翻笔袋,就是翻书包。东弄弄西弄弄,就是不肯动笔写作业,进入不了学习状态。为此,不少孩子都挨过家长的骂。心理学家肖恩.埃科尔发现当一件事情的启动所需要的时间超过20秒时,这件事就很难启动。而20秒内,让孩子能够放弃东张西望,乖乖提笔写作业,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实际上,孩子想要启动一项学习,需要大脑先开始兴奋起来,建立学习任务和脑神经之间的连接,而大脑就像这个启动这个连接的开关。也就是说想去做一件事情,先要打开大脑这个开关。如果打开的时间,仅需要1秒,那么这件事很容易就开始启动。打开开关要花的时间越长,这件事就越难开始。如在活中你会发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很容易。只要往沙发上坐,拿起遥控器,轻轻一按,秒钟就做到了。这样的事就很容易启动。反过来如果一件事情所需要的启动时间很长,比如去跑步,之前需要做很多的准备作,找运动服、换服、换鞋、找钥匙、带手机,这些事情远远超过20秒,那就太难启动。大多数人常常下定了很多次决心要开始跑步,却直很难做到,就是这个原因。所以想让件事情快速开始,就要将它的启动所需要的时间变短。怎么让孩的学习变得容易开始呢?学校老师布置了一大堆作业,孩子回到家后,把书和作业本堆到了桌子上。看到厚厚的一摞书,压力很大。这时要他下子进入一个高速的学习状态,立马开始写作业,孩就会逃避,愿意启动。就好像我们回到家后,看到满屋子的脏衣服要洗,也本能的就想转身就跑。想要去动手洗衣服,也要做半天的心理建设。那我们该怎么办呢?第一、先列任务清单回到家里以后,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带孩子任务清单。现在师基本都是把作业发到手机上。让孩过来,带着他一起把机的作业抄到清单本上。抄完以后问“孩子,你看这些作业哪个你最感兴趣?哪个最容易完成?”让孩子找到第容易的,第容易的,然后和孩子讨论下怎么做再开始行动。一般安排学习任务时,都从最容易的开始。等到孩子进入了学习状态后,再来让孩子自主安排,让他自己决定接下来是做难的还是容易的,或者交叉着来。就像学校安排的各种考试一样,都是从简单的题开始,这样做起来会比较容易、状态好些。如果一上来就是各种难题,孩子的心态会崩掉。那完成起来就更困难了。第二、从简单的动作开始,带孩子预热比如第个任务是背古诗,陪孩子翻开书,问问他“这首诗读过吗?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找不认识的字就是一项简单的动作。这个过程中就是在预热,那孩书也打开了,也预热,他接下来不需要么启动时间就可以开始做作业了。从读诗开始,然后到第二项,等项做完到第三项时,大脑的兴奋水平就刚刚好,已经到了又兴奋又投入的状态,后面再学习就比较容易。第三、巧妙进行设计,把控启动时长在生活中也是一样,如果不想一回到家就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仅靠心里告诉自己“我不想看电视”,是不管用的。需要对看电视这件事情,进行设计,增加它的启动时间。可以把客厅电视遥控器的电池拿下来,步放到书房的抽屉。这样,等下次想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拿起遥控器发现电池没有。想要找电池,就需要走步到书房去拿,那太费了。这么一想,回到家时想看电视的神经兴奋就平静了下来,就不想看。在学习上,如果想要想培养阅读习惯,那就要先选中本孩子很想看的书,然后放在桌上或沙发边,让孩子一坐在这儿,“顺手”就能拿起这本书看。要做到“顺手”,不需要思考,不需要选择,那么读书这件事就变得特别的容易。如果事先没做准备,想起阅读时,再跑到书架那找要读哪本书,然后再想坐在哪读呢?什么笔来做笔记?写在哪个本子上?这些问题问过来,超过20秒了,书就读不成。所以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想做的事情,就去设计它,让它的启动时间变得越短越好;不想做的事情就把它的启动时间拉长,变得越长越好。这样我们才能过上主动、更有目标的生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01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